陈浩然,建筑师兼家具设计师,OOD 生活方式定制创始人,现生活工作于佛山顺德。
▲OOD品牌创始人/陈浩然
近年来,“生活方式”正热,但其根脉、内涵和发展却鲜有人能说明白,怀着不解与怀疑,笔者与陈浩然开始了对话。
没有难懂的理念,也没有高于实际的噱头和包装,面对笔者的疑问,比起用言语说明,陈浩然选择以“画面”做回答:
海棠造型的浅口碟、质感温润的筷子架,和成套的杯勺盘,随手一摆,即是国人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。这就是“简单”的力量。
为何“简单”有效?
因为我们有着共通的文化血脉,一双筷子就能唤起我们相似的情感与回忆,恰如 OOD 的主张那般“简单温暖”。
然而,随着对话的深入,笔者发现这四个字的背后,不仅关乎 OOD 本身,也似乎关乎着中国原创设计的话语权。
也许,我们需要一场中国式的“文艺复兴”
陈浩然的办公室里叠着一本本小册子,随手翻开,每一页都排列着独具韵味的传统颜色,玄色、月白、花青、秋香……不一而足。联想到 OOD 新推出的草木灰和带藤编工艺的柜门,陈浩然对传统文化的偏爱,不言自明。
▲草木灰肤感烤漆与藤编元素
在问及背后的原因时,陈浩然的回答简单却颇具深意——文化是设计的原生动力。
正如设计师从鹅卵石中提取出基本的造型,沿用到包装设计、产品设计等领域。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,对于设计师来说,就是一块块灵感图腾。
“能带来好感的设计都不是‘天外来物’,它的造型、线条都是我们所熟知的。”陈浩然说道,“熟悉的感觉很重要。”
▲OOD瓷青衣帽间
传统的价值也在于此,国潮的风靡和冰墩墩的破圈已充分证明,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商业价值和内容价值有多大。然而,少数派的成功案例也验证着一个事实:传统文化的应用还处于分散而碎片化的阶段,难以形成体系化的“风格”和“语言”。哪怕在原创设计日渐蓬勃的今天,我们依旧很难定义,什么是“中国原创设计”。
对此,陈浩然也认同,“我们的文化很有价值,但在实现层面的应用场景却比较稀缺。可以说,中国的原创设计在国际市场上是缺少话语权的。”
▲敦煌《脊线系列》/OOD×曾静华×ALPI
在意式极简、日式设计大行其道的今天,“中国原创设计”面临的不仅有竞争难题,还有生存难题。一方面,是“中国设计”之所以为“中国设计”的认知问题,另一方面,是中国设计如何商业化的发展问题。
“也许,我们需要一次‘文艺复兴’”陈浩然说,“通过重构设计语言,构建属于自己的主战场。如果大家都在说别人说过的话,定义权就不在我们手上,在这种情况下,共识很难产生,消费者都在都用模糊的极简或轻奢来对话,我们的产品效率就不会高。”
在个性主义思潮下,“标准”和“共性”也同样重要,什么是大众的、主流的?什么是次要的、甚至带来干扰的?答案一旦确定下来,产品效率就会提高。陈浩然提炼出“自然”、“技术”、“装饰”和“中国”4 个维度,取名为“1/4 设计思维”,用以指导产品开发。
陈浩然解释:
向上的物欲是难以满足的,但自然却是每个人都乐意亲近的,自然的形态、材质能给用户带来共鸣;
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生活方式;
装饰是细节,是对潮流的回应,是可以被阅读的文化内容;
“中国”是生活方式的源头,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共性。
比如 OOD 最新推出的大宅系列,采用装饰×自然的设计语言,对传统大宅设计进行革新,考量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,关注人对自然、亲情、个性的需求,以大地色系的金砂岩、草木灰、水洗橡木融入直线、弧线等元素,营造出闲适、恬静的田园气息,保持一个家庭的简单温暖。
▲OOD高端大宅
中国原创设计的未来,有一半是过去和当下所埋下的伏笔,一场“文艺复兴”也好,一次正本清源也好,在前行的道路上,我们不妨问问自己:我们需要什么?我们想创造什么?
生活方式:一个“伪命题”?
与陈浩然的对话很随性,上一秒在聊家居空间的演变,话锋一转,话题就变成了乡愁。犹记得陈浩然提出的一个问题,“你如何向对方介绍你的家乡?别人如何理解你的家乡?”
就像广州的早茶、青岛的啤酒、顺德的鱼生一样,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传统文化,它们代表了特定地区的生活方式,也彰显着不同城市的个性与温度。
“就像泰餐、日食,它们的食材、餐具和餐饮礼仪就是生活方式,生活方式是有实体的,是可触可感的。”陈浩然说道。
但尴尬的是,当下,传统正卡在一个不上不下的位置,“传统和现代生活好像在并行又不并行。我们没有把生活方式变成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,就像把筷子放在筷子架上,完成了这个闭环,我们才意识自己是活在这样一个文化场域中。”
陈浩然认为,过去行业都在努力地学习、生产更多产品去迎合世界,没有时间“倒腾”自己的东西,思考如何将传统和现代融合在一起,“让生活方式落地,关键是实现传统与现代的闭环。”
以“圈椅”为例。“圈椅”作为一种传统家具,一直是国内外设计师创新争相创新的对象。艺术的创新无疑值得称道,但如何适应工业化生产却关乎一件作品的生命。
“产品很重要,因为它带有明显的审美和价值观。但现在的产品不单要回应文化传统,还要关注技术本身。海绵出现之后,沙发出现了,我们不用再坐在木板凳上了,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。产品设计并不是踩着过去奔向未来,今天我们谈产品设计,是指通过技术提供一个涵盖设计到交付的解决方案,而不是围 着一把椅子的样子不断创新。”
▲OC1676茶椅
从工匠手中的一把椅子,到标准化生产的“产品”再到一个住宅的解决方案,“圈椅”的属性改变,不仅是商业化的必然,也是技术向下普惠大众的结果。
陈浩然认为设计应该为大众服务,一方面,成熟的技术降低了价格门槛,批量生产让过去昂贵的产品或服务走进寻常百姓家,另一方面,艺术的手法赋予了产品故事和情感,我们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工业产物,而是带有生命张力的文化果实。
▲OOD现代茶空间
简单、温暖:“家”背后的产品观
从文化到设计,再到生活方式,里面值得大书特书的内容有很多,但在陈浩然眼中,两个词足以表达其中内涵,那就是“简单”和“温暖”。
陈浩然始终把“简单”和“温暖”看作家的底色,一个没有温度的家,在他看来就是一个失败的设计。由他一手创立的 OOD,自然也以此为品牌使命。
“‘住宅’也是产品,设计是为了提供画面感。今天的设计是为每一个家庭服务的,在尊重每个家庭成员的个性的同时,又保持成员之间的亲密。互动可以增加亲密感,是幸福感的来源,在家里跟朋友、家人团聚,一起唠唠家常,就是简单、温暖的最好诠释。”陈浩然表示。
理念有了,但落实到设计却难免抽象,怎样的色彩、纹理、布局是简单且温暖的?其标准和尺度在哪里?对此,陈浩然提出了“GOOD/MOOD/WOOD”的产品观。
“GOOD/MOOD/WOOD”的产品观强调以方案的眼光去看待“家”。“GOOD”是指我们想要的生活,“MOOD”是包含这种生活的氛围、场景,“WOOD”是指具体的产品服务,由内至外,从抽象到具象,让生活方式稳稳落地。
OOD 的分(FUN)享式厨房创造了一种理想的厨房空间,它取消了厨房与餐厅的物理间隔,打破忙人与闲人的隔阂,将厨餐起居合一设计,将做菜、休息、聊天等功能融合在一起,让厨房不再是掌勺人的个人空间,而是一家人可以一起活动的分享空间。
它提供了一种充满烟火气的想象:家人朋友在厨房里,有人在掌勺,有人在打下手,有人在烧菜的滋啦声中不紧不慢地聊着天,时光在静静地流淌。
结语
既是企业家也是设计师,陈浩然的身上,有种不灭的理想主义,“企业家都希望自己的商品卖得更多,假设现在有两条路,一条是无限接近西方,不断复制它们的产品,但我们做得更好更便宜;另一条路是一边研究现代生活方式,一边研究中国文化如何与之交融,如果是我的话,我会选择第二条路。”
在陈浩然眼中,商业与情怀并不会相互背离、相互拉扯,而是行走在同一条轨道上。也许,正是这种独特的视角,赋予了OOD 简单、温暖的独特价值,也赋予了“中国原创设计”新的养分。
7月8日-7月11日,广州建博会保利展馆17.1-21,看OOD对中国生活方式的解构和精彩演绎!